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党建引领 乡村发展劲头足

    信息发布者:w18382976989
    2019-08-20 19:32:36    来源:南充日报   转载

    近年来,仪陇县委组织部门紧紧围绕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工作,以党建为引领,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、组织功能、组织力量,选派第一书记扎根一线,当好“领头雁”,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;深化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,抓好文明乡风建设,提升基层治理水平;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,“点燃”乡村经济发展引擎。

    A 党建+带头人 建强基层党组织
      走进仪陇县双庆乡金子村,宽阔的文化院坝里,各类健身器材应有尽有。每天清晨或傍晚,村民们三五成群来这里锻炼身体。村干部们常常在这个时候和乡亲们交流,讲政策知识、说文明新风、谈生产生活……
      该村曾是全县有名的软弱涣散村。干部懒散、干群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。如何化解这些难题?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何兆兵认为,驻村第一书记是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,是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。因此,第一书记要勇于扛起责任,当好“领头雁”。
      2015年8月,该县农业部门28岁的年轻小伙罗森担任该村第一书记。“首先就是要解决群众不信任的问题。”上任后,罗森天天吃住在村里,和村民一起交心谈心、化解心结、解决问题。很快,罗森便得到村民们的认可。随着老党支部书记的退任,他同时扛起了第一书记、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。
      “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‘主心骨’,要带领乡亲们致富,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。”带着组织安排的任务,罗森扛起了建设村级党组织的重任。挖掘培养后备干部、发挥“领头雁”关键作用……一年后,年轻有为的村委会副主任李春艳、返乡农民工蹇越相继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副主任。同时,该村的返乡农民工林炫儒等后备干部也在逐渐成长。
      2017年,罗森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,与村党支部多番谋划,组织村民搞起了循环农业产业。“高粱小麦煮酒,秸秆养牛,牛粪再还田作肥。”罗森介绍,目前,产业园占地3000余亩,养牛300余头,年产酒400吨,科学的循环农业产业正带领该村走上振兴路。
      2018年,金子村顺利出列,村党支部被评为县先进党支部,村党支部书记李春艳被评为全县优秀村党支部书记。该村彻底撕掉了软弱涣散村的“标签”。
      “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,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;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,乡村振兴便会蹄疾步稳。”何兆兵说,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,只有组织强起来,群众才能聚起来,乡村才能富起来。在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,第一书记深入农村、扎根基层、带班子强队伍,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。

    B 党建+治理 深化“四议两公开”
      乡村治,百姓安。乡村振兴必须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,让广大农村充满生机活力,和谐稳定发展。如何与时俱进,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?仪陇县给出了答案:坚持党建引领,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深化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,精准“把脉”乡村治理。
      针对不少群众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社会现象,仪陇县度门镇出台《关于建立红白理事会的指导意见》。该镇兰家坝村随即通过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,即经该村党支部会提议、村“两委”会商议、党员大会审议、村民会议决议,成立了全县首个红白理事会。在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下,该村逐渐移奢风易陋俗。
      “宴请大大减少,省时省力还节约了开支。”村民们如是说,自从成立了红白理事会,人情负担轻了,乡亲们的感情比以前好了。
      “只要干部群众齐心协力,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能办成。”该村党支部书记温小钧说,村里的大小事务严格按照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,村务党务公开透明,村里的事村民商量决定,群众有了参与感、责任感,事情自然好解决。
      在该县赛金镇芝兰坝村,村“两委”按照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制定文明公约,着力抓好文明乡风建设,提升村级治理水平。
      文明公约涉及邻里和谐、移风易俗、遵纪守法、公共卫生、孝道传承等方面。“村‘两委’引导制定文明公约,党员干部带头示范,老百姓才会自觉自愿遵守。”该村党支部书记周海告诉笔者,该村先后获得“四川省最美乡村”“四川省卫生村”“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”等荣誉称号,成为仪陇县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。
      在党建引领村级治理中,该县还全面构建以农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,以村民自治、协同共治、厉行法治、民主监督“四大机制”为主要内容的“一核多元、合作共治”农村依法治理体系;“五项教育”“五项评比”扎实开展,扶贫理事会、道德评议会、红白理事会等村级自治组织规范运转,村级文明和谐有序。

    党建+产业 富民又强村
      8月15日清晨,太阳刚刚露头,铜鼓乡常家营村的田间地头里,村民们干得热火朝天。“马上就要育种榨菜了,现在要抓紧锄草,平整土地。”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桂华告诉笔者,目前,每天有三四十人在产业园里务工,种植、收割旺季时能达到百余人。
      “工作一天60块,一个月可以干二十天左右。”正在锄草的村民常琼花说,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,既能顾家又能挣钱,“多亏村党支部领路领得好”。
      常家营村地势起伏不平,是全县重点贫困村。全村2000多人,有半数村民常年在外务工。撂荒土地多、基础设施差、没有产业发展是该村曾经的真实写照。
      每一个发展的村庄,都有一个强有力的基层组织。“村子要发展,村民要致富,没有产业支撑可不行。”2016年,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召开党员大会、村民大会,多方协调,从眉山市引进业主,发展1000亩李子产业,种植蜂糖李和五月脆两个品种;同时,与落户该县工业园区的浙江中味集团达成合作,在李子树下套种榨菜近500亩。
     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,村民收入明显增加。“村民流转土地,园区务工,每月都有固定收入。”李桂华介绍,如今,产业园带动了全村86户贫困户186人脱贫致富,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。
      “待到明年花开时,我们还要以园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,走农旅结合发展之路。”李桂华介绍,该村党支部将组织村民发展庭院经济,拟建100个农家小院,助力乡村振兴。
      短短几年间,常家营村在盘活土地资源上做文章,找到了一条富民强村、和谐发展的好路子,实现了从贫困村到脱贫致富村的蝶变。“党支部领路,党员干部带头冲,我们村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!”过上好日子后,村民们赞不绝口。

             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